小暑至 盛夏始

日期:2023-07-07   来源:

晴空灿烂 夏云悠悠

流萤染夏 知了嘶鸣
暑气渐盛 唤醒了夏日的多彩
不知不觉间 夏天已悄然而至
小暑来啦
炽热如歌 让我们一起踏梦而行

 

图怪兽_b6e64f748a1c15bf486d9457c423ccdf_99755.jpg

 

 

小暑的来历

 

其实早在几千年前,先民们就已经可以测出二十四节气,不过有明显的记录则见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里面记载道:"暑,热也。今则热气犹小也”。我们可得知小暑指的是小热,还没到达一年中最为高温的阶段。

 

2023年7月7日,小暑已至,暑假也开始啦!每个人都怀着一份轻盈和喜悦期待着,期待美丽的晚霞,冰凉的饮料,可口的水果、还有一场海边的旅行......

 

 

微信图片_20230707104139.jpg

  

小暑的习俗

 

小暑各地习俗略有不同,我们就聊聊食新这个习俗吧!

 

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"食新"的习俗。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,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,祈求秋后五谷丰登。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。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,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。这种吃法,早在汉代就有,唐宋时期更为普遍。

 

据说"吃新""吃辛",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。我国地大物博,而夏季又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,因此应时可口的食品于此时最多。

 


图怪兽_8fb831b0e31b670d380e0615ab249884_35584.jpg 


 

小暑养生 

 

小暑时节,消夏正当时,古人讲究静坐清心,心静自然凉。而当代人讲究空调、冷饮齐上阵。消暑固然重要,但不要过于贪凉哦,当代女性十人九寒的状态和大环境息息相关,排寒湿健脾胃。这几个养生要点需注意。

 

一、饮食宜忌:

 

1、过多食用冰镇类水果、冷饮。

尤其饭后吃冷饮非常伤脾胃,会加速胃壁黏膜血管收缩,胃的活动减弱,消化液分泌量减少,引发胃部不适。享受冷饮的最佳时段在正午到下午3点,但要注意要避开饭前、饭后1小时。

 

2、寒凉性食材适量食用。

不可一味追求苦瓜、白萝卜、竹笋等凉性食物,食用时可以加点葱姜蒜、香菜、韭菜等辛温之物。用荷叶、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猪苓、泽泻、木棉花等食材煲成的汤、粥非常适合此时食用。

 

3、尤其对于女性,宜多吃红色食物养心养血。
比如:红柿椒、胡萝卜、樱桃、草莓、西红柿、石榴、山楂、红枣、红豆、红米、花生、枸杞、牛羊肉等。

红色食物富含铁、番茄红素、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,不仅擅长养血,适合女性经期失血后的滋补,也能增加愉悦感,提高身体免疫改善血管健康,延缓衰老。


 

 微信图片_20230707104805.jpg 

 

二、椰疗养生

 

排寒湿、补阳气,坐熏会阴穴可以帮助人体打通任督二脉,促进小周天的循环,推动气血运行,提高免疫力。

 

三、生活起居

 

1.消暑方式。

暑天要避开太阳直射、避免高温活动,可以适当开空调,26℃~27℃为宜;也可以增加沐浴的次数来缓解暑湿、暑热。

 

2.日常起居。

天气炎热,血管容易扩张,老年人体位改变时容易出现血压波动,起床、蹲坐起立时不要着急,建议动作间缓1分钟左右,避免头晕摔倒。

 

3.适度锻炼。

短距离的健走、游泳、太极等可以起到平心静气、缓解压力的作用。但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凉爽的时候,锻炼到微微出汗即可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30707104112.jpg 


小暑时节

艾可国际祝您
夏日乐悠悠,余生常欢喜

快乐“暑”不尽

好运“暑”不完